老人立遗嘱不公证有效吗 一、老人立遗嘱不公证有效吗?
一、老人立遗嘱不公证有效吗?
遗嘱不一定非要经过公证才有效。也就是说,不经过公证的遗嘱只要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也是有效的。只不过在各种形式的遗嘱中,公证遗嘱的效力最高。也就是说遗嘱不经公证也有效,但有关处理房产的遗嘱,最好公证。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实施)
第一千一百三十四条 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
第一千一百三十五条 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并由遗嘱人、代书人和其他见证人签名,注明年、月、日。
第一千一百三十六条 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
第一千一百三十七条 以录音录像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录音录像中记录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条 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消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第一千一百三十九条 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构办理。
二、没有经过公证的遗嘱要怎么处理
(一)继承分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根据《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实施)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 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在当事人申办继承权公证时,如被继承人生前立有未经公证的遗嘱,必须首先要认定遗嘱的法律效力方能办理继承权公证,在能认定遗嘱效力的前提下,必须出具遗嘱继承权公证书,如按法定继承权公证则极有可能侵犯遗嘱继承人的合法权益。
(二)确定遗嘱的法律效力,会出现三种情况:
1、法定继承人对遗嘱的有效性有争议又难以达成一致协议的,则遗嘱的法律效力必须经法院的审理方能确认,公证处无权仅凭几个无利害关系证人的证言就认定遗嘱的法律效力;
2、法定继承人对遗嘱的有效性虽有争议,但最终达成了一致的遗产分配协议的,在向所有的法定继承人落实了协议的真实性后,公证处可以依法定继承方式出具继承权公证书,遗产的分配份额依协议而定;
3、所有的法定继承人对遗嘱无争议,且向公证处出具了无争议声明,只有在此情况下公证处才能直接认定遗嘱的法律效力,此时出具的就是遗嘱继承权公证书,决不能因为法定继承的结果与遗嘱指向的是同一人而采用法定继承方式出证。
综合上面所说的,立遗嘱除了公证遗嘱需要公证之外,其它的遗嘱是可以不用公证也是具有法律的效益,但遗嘱经过公证的话,那么所存在的法律要比一般的遗嘱效益更高一些,因而在处理的时候就要结合实际情况来,从而才能保障到自己的合法权益。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一般求多久劳动仲裁作出裁决
一般求多久劳动仲裁作出裁决一、一般求多久劳动仲裁作出裁决《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仲裁从立案到结案是45天,特殊情况可由院长批准延长15天......
·一、各种类的三种继承方式的依据是什么?
一、各种类的三种继承方式的依据是什么?各种类的三种继承方式的依据是《民法典》。公民可以依照《民法典》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遗嘱,是将个人财......
·房主继承有期限的限制吗
房主继承有期限的限制吗继承本身没有期限。但如果是因为继承而发生纠纷,那么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二年,自继承......
·首先
首先,我们来看看相关的法律规定,根据我国《仲裁法》的有关规定,1、如果有案件通过调解解决折后,则会依照一定的争议标的,这里的争议标的指的是你们......
·非法集资案处理程序规定是什么?
带有非法集资犯罪行为的案件有多种,日常应从各个方面注意防范。遇到非法集资犯罪行为案件时一定要及时联系当地派出所进行报案,同时保留好电子和纸质......
·企业已经复工但因疫情不发工资怎么办?
企业已经复工但因疫情不发工资怎么办?1、首先劳动者应先固定证据,收集好自己确实出勤上班活在家上班的证据,如工作记录、打卡考勤记录、公司通知等等......
·一方欠条是否夫妻共同债务?
一方欠条是否夫妻共同债务?一、一方欠条是否夫妻共同债务我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1065条第三款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
·按份之债与连带之债
多数人之债,根据各方当事人各自享有的权利或承担的义务以及相互间的关系,可分为按份之债和连带之债。区分按份之债和连带之债的法律意义主要在于:......
·行贿未批捕取保候审的情况是什么?
一、行贿未批捕取保候审的情况是什么?人民检察院不批捕是因为证据不足。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如果以后有证据可以证明构成犯罪行为,可以防止因为没有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