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证据材料?
一、酒驾证据材料有哪些
交通民警在查办酒驾过程中,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证据材料才能对酒驾者进行依法处罚:
1.呼气酒精测试:要严格按照《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的要求检查酒后驾驶机动车行为,检查中发现机动车驾驶人有酒后驾驶机动车嫌疑的,立即进行呼气酒精测试,并将测试结果打印出来,由酒驾者签字确认。
2.现场笔录:对酒驾的经过进行询问并做好笔录,酒驾者要签字确认笔录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现场摄像拍照:对酒驾者和机动车等进行多方位拍照或摄像,有见证人的,也应当及时收集证人证言。
法律依据: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饮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二、酒驾一定要承担全责吗
酒驾后发生交通事故,酒驾人不一定就负事故的全部责任。
交警部门认定事故的责任,是依据造成事故的原因,而不是驾驶员是否酒驾。
况且,“两高一部”关于醉驾的规定,把造成极速特工是否负事故的主要责任或者全部责任作为从重处罚的情节考虑,也说明酒驾不一定就是负全责。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
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10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解除劳动合同时单位要给书面通知吗?
解除劳动合同时单位要给书面通知吗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15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
·商标抢注形式主要有哪些?
商标抢注形式主要有哪些?商标抢注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抢注未注册商标。我国商标法规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商标注册申请人,在同一种商品或......
·股权转让支付有几种方式?
股权转让支付有几种方式?一、股权转让支付方式按照有关规定,股权转让的付款方式有三种,可以以现金、资产支付,也可以用其他股权支付。二、股权转让......
·在公司里受伤算不算工伤怎么报销?
在公司里受伤算不算工伤怎么报销?如果是工作原因导致的,就可以认定为工伤,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职工发生事故......
·诈骗罪的从犯罚金是多少?
诈骗罪的从犯罚金是多少罚金最低数额1000元,未成年犯罪500元。最高数额没有规定。一般情况根据诈骗的数额和情节确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劳动合同工资不约定可以拒签的依据是什么?
劳动合同工资不约定可以拒签的依据是什么?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
·房本上土地使用年限没有规定吗?
房本上土地使用年限没有规定吗?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划拨土地使用权原则上是没有使用年限的。2.但如果所购买的这套......
·刑事羁押期限折抵刑法是怎么规定的?
刑事羁押期限折抵刑法是怎么规定的?刑事羁押期限折抵刑期规定是羁押期限按照法律当中的规定来进行,折抵刑期。在判刑之前,若是犯罪分子有先被羁押,即......
·广东省盗窃罪量刑标准是什么呢?
根据《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规定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盗窃数额、次数、手段等犯罪事实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有下列情形之一......
·房屋拆迁合同怎么写?范文是怎样的?
房屋拆迁合同怎么写?范文是怎样的?房屋拆迁在实践中较为常见,房屋拆迁工程需要由具有相关资质的施工单位来进行,为了保障?房屋拆除的质量,施工单......
·双重劳动关系如何仲裁?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除了正常的工作之外,有的还会有其他的工作。这样的情形就是劳动者存在着双重劳动关系,有时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