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行医的概念是什么?
在诊疗过程中造成了患者人身损害的,可能是因为“医生”不具有国家规定的行医资格,即没有取得医师执业资格证书,对这样的行为我们称为非法行医。那非法行医的概念是什么呢?请跟随我们一起在下文中进行具体了解。
一、非法行医的概念是什么
所谓非法行医,从广义来讲,是指违反《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规定、具有社会危害性的、主观上有过错的一切医疗活动。从狭义来说,是指违反《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执业医师法》等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不具备行医资格的机构和人员违法进行的医疗活动,以及虽具有行医资格,但违法进行医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所开展的医疗活动。
二、非法行医的主体有哪些
关于非法行医的主体,目前还争论不休。通过对合法行医主体范围的界定,非法行医的主体应包括两大类四小类。
第一大类是自然人:又可细分为无合法行医资格的自然人和有合法行医资格的自然人两小类。此处所说的自然人既可以是中国人,也可以是外国人,只要未在中国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就可构成非法行医。
第一小类:无合法行医资格和自然人包括:
(1)不具有医学知识和技术的一般自然人;
(2)虽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获得执业资格但未登记注册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的自然人;
(3)其他虽然具有医疗技术、但尚未取得合法行医资格的自然人。
第二小类:有合法行医资格的自然人包括:
(1)退休的医务人员;
(2)擅自外出提供医疗服务的医师;
(3)超越执业证书核准的医疗服务范围行医的医师。但抢救危重病人、遇到紧急情况时除外。
第二大类:是法人、团体或者其他社会组织(以下简称“机构”)。又可细分为无合法行医资格的机构和有行医资格的机构两小类:
第一小类:无合法行医资格的机构包括:
(1)医药生产、经营、零售企业和场所;
(2)社会美容机构;
(3)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
(4)保健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
(5)其他不具有行医资格的机构。
第二小类:有合法行医资格的医疗机构包括:
(1)聘用非医务人员从事医疗活动的医疗机构;
(2)将医疗场所或医疗项目租包或转让给非医疗机构的医疗机构;
(3)超越核准的医疗范围行医的医疗机构。但抢救危重病人、遇到紧急情况时除外;
(4)其他从事非法医疗、保健活动的医疗机构。
因此,必须注意,将非法行医局限理解为仅指无合法行医资格的人员或无合法行医资格的机构行医的观点是狭窄的,必然会给非法行医开绿灯,放纵非法行医,危害国家的医疗秩序,损害人们的生命健康及其财产权益,因此必须加以澄清。
以上就是对非法行医的概念的介绍,同时还为您详细分析了一些非法行医的主体。《刑法》中规定的非法行医罪其实就是建立在非法行医行为上面的,只不过此时要求对患者人身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要是你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来电咨询我们的在线律师。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网络诈骗200元可以立案吗
网络诈骗200元可以立案吗网络诈骗200元可以立案一次性诈骗200不构成《刑法》立案标准。网络诈骗的立案标准与普通诈骗罪一致,1、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
·醉驾拖行交警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醉驾拖行交警的法律后果是什么?拖行交警属于妨害公务罪,可能会被判处2-3年的有期徒刑1、《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
·了解漳州市征地补偿标准
了解漳州市征地补偿标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需要征用农民的集体用地,为了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制......
·从轻处罚可以判缓刑吗?从轻处罚缓刑几率大吗?
从轻处罚可以判缓刑吗?从轻处罚缓刑几率大吗?一、从轻处罚可以判缓刑吗?从轻处罚是否可以判缓刑,需要依据具体案件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依据《刑法......
·加班费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如果用人单位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安排员工加班的话,那此时也就需要支付员工相应的加班费才行。而在计算加班费的时候,需要先了解清楚具体的计算方法是怎......
·私自卖炮是什么罪
对未经许可生产、经营烟花爆竹制品,或者向未取得烟花爆竹安全生产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销售黑火药、烟火药、引火线的,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
·工程质量检测法律法规是如何规定的?
一、工程质量检测法律法规是如何规定的?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的管理内容和程序,包括术语、基本规定、检测机构能力、检测程序......
·当派出所不予立案怎么办?
当派出所不予立案,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申诉:1、进行复议申请如果原告不服从审批的结果的,是可以进行复议申请的。进行复议申请的时候应当向派出......
·男女朋友协议书的范本是怎样的?
近几年,国民法律意识和合约意识不断增强,已经逐渐体现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具体实际中,有些男女双方会在开始交往、确定恋人关系时,为了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