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孩子的抚养权判给谁
一、协商决定孩子的抚养权归谁
对于离婚家庭的子女随父方生活还是随母方生活,可以由双方在离婚的时候协商决定。我国《婚姻法》第31条规定:“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时,发给离婚证。”也就是,如果双方是协议离婚,对子女问题的具体处理一般是应在离婚协议书上写明关于子女愿意随哪方生活。双方可以根据各自情况商量解决孩子抚养权的归属。
二、离婚小孩判给谁
我国《婚姻法》第36条第3款规定:“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利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具体有以下的情况:
1、不足2周岁的孩子怎么判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一条规定:“2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也就是一般2周岁以下的孩子都会判给母亲,身患传染性疾病或者不履行抚养义务的除外。
2、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孩子怎么判
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
3、考虑之前的抚养关系
父方与母方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双方均要求子女与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可作为子女随父或母生活的优先条件予以考虑。
4、考虑十周岁以上孩子意见
父母双方对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
5、可以轮流抚养
在有利于保护子女利益的前提下,父母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的,可予准许。法院在对子女的抚养权做出判决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如子女的年龄、主观意愿、父母的经济能力、家庭环境等等。因此,要想争取抚养权,就需要提供证据证明自身的优势。必要时,可以委托我们网站的专业律师来帮助你。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什么是误工费?
什么是误工费?误工费是指赔偿义务人应当向赔偿权利人支付的受害人从遭受伤害到完全治愈这一期间内,因无法从事正常工作而实际减少的收入。 《工......
·贷款还完房子他项权证怎么解除?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由于需要以抵押房屋的方式获得一定的金额,解决需要。在抵押之后,经过每月按时还款,根据相关规定,抵押方是可以到银行进行解除抵......
·造成医疗过错由谁举证
造成医疗过错由谁举证一、《侵权责任法》实施前举证责任的分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第一款(八)项规定“因医疗行为引......
·医疗纠纷协商技巧有哪些
医疗纠纷协商技巧有哪些一、协商前要做好充分准备1、充分考虑不利后果,找出不足,逐一做好应对准备。2、注意收集保管各种证据。3、尽到一定告知义务......
·售卖假口罩会受到哪些处罚
根据“两高”《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生产、......
·醉驾事故让对方写一个谅解书行吗?
醉驾事故让对方写一个谅解书行吗醉驾事故让对方写一个谅解书也是可以的。在交通事故中,当事人双方能够达成谅解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程序,也可以很......
·民间借贷纠纷处理原则是什么?
民间借贷纠纷处理原则是什么?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和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司法实践,处理民间借贷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1、人民法院审查借贷纠纷案件......
·新婚姻法关于农村彩礼的规定是什么
随着《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颁布,《婚姻法》将被废止。一、《民法典》关于农村彩礼的规定是什么只要是以结婚为目的索要的彩礼,一般......
·什么条件下可以起诉离婚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夫妻一方要求离婚,而另一方不同意离婚的情况下,就可以起诉离婚,但是起诉离婚的一方也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那按照我国法律中的规定......
·办理年检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办理年检需要的材料有哪些一、办理年检需要的材料有哪些机动车年检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验车。未年检车辆上路一经查实,交警部门将暂扣机动车,并根......
·残疾赔偿金按哪里标准赔
残疾赔偿金按哪里标准赔残疾赔偿金是受害人因伤致残导致的收入减少,或者因生活来源丧失,应给予的财产损害性质的赔偿。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