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小东律师
债权债务婚姻家庭合同协议公司法务
房产买卖侵权赔偿刑事辩护联系我们
首页 >>法律知识

员工非工伤病假工资怎么计算

  员工非工伤病假工资怎么计算?企业在医疗期内应给予员工的病假待遇如下:(1)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在6个月以内的,企业应按下列标准支付疾病休假工资:连续工龄不满2年的,按本人工资的60%计发;连续工龄满2年不满4年的,按本人工资的70%计发;连续工龄满4年不满6年的,按本人工资的80%计发;连续工龄满6年不满8年的,按本人工资的90%计发;连续工龄满8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100%计发。(2)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超过6个月的,由企业支付疾病救济费,其中连续工龄不满1年的,按本人工资的40%计发;连续工龄满1年不满3年的,按本人工资的50%计发;连续工龄满3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60%计发。二、员工工伤期间的工资待遇1、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2、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条例》第五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3、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4、劳动部关于印发《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第59条规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你单位按照70%发过低了。5、单位有代扣代缴社保的义务,口社保金是合理的,但是社保个人承担部分只有: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个人分别按照工资的8%、1%、2%承担,个人累计承担11%。综上所述,单位职工医疗期内,单位应当支付工资报酬,按照在单位连续工作不满一年的支付本人工资的40%,连续工作1年以上不满3年的,支付本人工资的50%,连续工资3年以上支付本人工资的60%,职工停工留薪期限一般不超过12个月,特殊情况延长不超过12个月。
  
  
  
总结:员工非工伤病假工资怎么计算?企业在医疗期内应给予员工的病假待遇如下:(1)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在6个月以内的,企业应按下列标准支付疾病休假...#南京律师 #南京债务律师 #南京离婚律师 #南京刑事律师 #www.nj64.com
顾小东律师

副主任 主办律师 54岁

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More>>

·如果民事诉讼上诉开庭吗
      民事诉讼对于温暖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如果民事诉讼上诉开庭吗,对于这类问题,只要是依据有关法律进行的司法活动,肯定机会开庭,如果不开庭,那么法院该如何进行判罚,对于民事诉讼最......


·上诉的程序的流程是什么?
      上诉的程序的流程是什么?一、上诉的程序:在刑事案件中,如果不服法院的判决,可以上诉,当事人可以通过原审法院提出上诉。虽然当事人可以向原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提出抗诉,但到时候也会再......


·离婚时房子可以过户给孩子吗
      有的夫妻在离婚的时候为避免因为房产分割而产生纠纷,于是双方就约定直接将夫妻共有的房产过户给孩子。那从法律角度分析,夫妻子啊离婚时可以约定将房子可以过户给孩子吗?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整理......


·政府征地补偿工业用地主要包含哪些补偿项目
      政府征地补偿工业用地主要包含哪些补偿项目?1、奖励性补偿费奖励性补偿费:用于鼓励被拆迁房屋住户积极协助房屋拆迁或主动放弃一些权利如自愿迁往郊区或不要求拆迁单位安置住房,房屋拆迁补偿费......


·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可以自行收集证据吗?
      在行政诉讼中被告不得自行收集证据,这是行政诉讼中特有的证据规则。此条规定指的是,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不得自行收集证明其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证据。因为此类证据应当在被告作出具体行政......


·单方离婚程序什么情况下才可以启动?
      单方离婚程序什么情况下才可以启动?有两种,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如果只有一方愿意离婚,对方不同意;都同意离婚,但在女抚养、财产分割及债务处理等一些问题上达不成一致意见;对方根本找不到联......


员工非工伤病假工资怎么计算
顾小东律师
副主任 主办律师 54岁
025-84110110
www.nj64.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好友

顾小东律师
©Copyright 2007-2022
首页.|.律师简介.|.法律咨询.|.联系方法
联系电话:025-841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