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小东律师
债权债务婚姻家庭合同协议公司法务
房产买卖侵权赔偿刑事辩护联系我们
首页 >>法律知识

间接故意犯罪的定义是什么

  法律对于犯罪行为有明确的规定,一种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即为犯罪行为,并且属于故意犯罪。而与故意犯罪行为相对应的还有间接故意犯罪,那么间接故意犯罪的定义是什么?以下就是我们总结的相关内容,以供您参考。
   一、间接故意犯罪
  间接故意犯罪其有以下几种解释:
  1、是明知其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2、是明知其行为可能会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3、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引起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因此,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换而言之,预见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而加以放任,就是间接故意。
   二、故意犯罪
  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即行为人表述的心理态度,放任行为危害结果发生为间接故意犯罪。
   三、构成要素
   四、认识因素
  间接故意的认识因素,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造成危害社会结果的可能性认识。行为人对“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结果的认知,是基于当时的客观条件产生的,这种客观条件既包括外在的客观条件,也包括行为人自身的客观条件。外在的客观条件,主要是指犯罪的时间、地点和自然条件制约,以及犯罪对象、作案工具和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等条件;行为人自身的条件,表现为行为人的年龄状况、身体状况、精神状况,以及是否具有某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掌握某种专业知识或技能的程度等条件。在上述客观条件存在的前提下,行为人对其行为即将引发的危害结果产生了或然性的,而不是必然性的认识。因此,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可能性认识,是间接故意的认识因素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决定间接故意认识因素的关键是行为人的认识程度。间接故意的认识程度只能是行为人对危害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认识,即“可能性认识”。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尽管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确属明知,但对其行为间接导致的危害结果的认知是不确定的。例如,甲欲投毒杀乙,并在乙的食物中投放了毒药,乙与丙共食该食物后死亡。对造成丙死亡的结果,行为人仅具有可能性的认知,而不具有必然性的认知。因此,间接故意的放任心理只能建立在预见到事物发展客观结局的多种可能性和不固定性的基础上。行为人只有认为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特定的危害结果,才谈得上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换句话说,间接故意就是某种明知或认识到某事即将发生的情况。
   五、意志因素
  所谓意志因素,即放任的意志,是指行为人为了某种利益,而甘冒某种危害结果发生的风险的心理态度。正是由于行为人主观上具有对某种犯罪行为的危害结果认知的可能性,才导致其对危害社会结果的发生采取放任的心理态度。
  “放任”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行为人在实施某种犯罪行为时,同时放任另一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当时的情况下,对于危害结果是否真的要发生,是处于一种不能肯定的状态之下,行为人虽不希望这种结果发生,但又不设法防止其发生,而是采取听之任之、漠不关心的态度。例如甲某为杀死妻子,将毒药投入妻子饭碗中。他明知妻子可能会把饭分给孩子吃, 吃了带毒药的饭也会引起死亡,但他杀妻心切,仍然将毒药投入妻子碗中。孩子放学回来分了有毒的饭菜,造成孩子中毒死亡。甲某对孩子可能吃此饭而中毒死亡的结果,虽不希望这种结果发生,但又不设法防止其发生,而是采取听之任之、漠不关心的态度,这就是在实施杀害妻子的犯罪时,放任了孩子死亡结果的发生;
  2、 行为人追求一个非犯罪目的,但在行为过程中放任了某种危害结果的发生。行为人对危害结果并不是完全持“漠不关心”的态度。例如某甲持枪打猎,看到一只野兔,他预见到如果举枪射击,可能会打中正在不远处拔草的某已,但他仍然举枪向野兔射击,结果将某已打死。本案某甲造成某已死亡的结果是基于实现行为人所追求的目的行为而发生的,行为人在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这种危害结果的情况下,为了达到其既定目的,仍然付诸现实,这本身就意味着行为人对所放任的危害结果具有自觉容忍其发生的心理态度;
  3、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引起危害社会的结果,或者可能引起什么样的危害结果,主观上没有明确认识,但对客观上可能产生的任何结果,却抱着无所谓的放任态度。例如某甲带领一伙流氓同另一伙流氓团伙聚众斗殴,斗殴过程中,某甲被对方几个人围起来殴打,他为摆脱困境,一边用左手抵挡,一边用右手持刀盲目朝周围乱刺,结果扎死一人,重伤一人。在这种情况下,他用匕首向周围方向乱刺,对于到底能否刺中人,是刺死人还是刺伤人,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和追求,但这几种结果都是可能发生的,无论实际出现什么结果,都在某甲预见范围内,他也不反对这些结果发生。某甲不计后果,放任严重危害后果的发生,对这种结果负间接故意犯罪的责任。
  因此,放任是指行为人在当时情况下,对危害结果是否会真的发生,处于不能肯定的状态中,发生和不发生都有可能,他虽不追求这种结果,但也排斥、不反对、不设法阻止这种结果的发生,而是对其发生持听之任之,任凭其自然发展的态度,这种结果发生与否,均不违背行为人主观意愿。
  以上就是我们关于间接故意犯罪的总结,间接故意犯罪指的是明知一些行为构成犯罪或者危害社会而放任该行为发生,并且此行为发生后造成了相应的危害。间接故意犯罪构成中,缺乏核心因素和必备条件,就不属于间接故意犯罪。如果您对以上内容有所疑问
总结:法律对于犯罪行为有明确的规定,一种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即为犯罪行为,并且属于故意犯罪。而与故意犯罪行为相对应的还有间接故意犯罪,那么间接...#南京律师 #南京债务律师 #南京离婚律师 #南京刑事律师 #www.nj64.com
顾小东律师

副主任 主办律师 54岁

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More>>

·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哪些?
      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哪些?(一)工伤治疗待遇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二)停工留薪工资职工因工作遭受......


·调解书的执行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调解书的执行应当注意哪些问题?调解书的执行管辖如何确定?调解书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中,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自愿,在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基础上,在调解协议的内容不违反法律规......


·诽谤与诬告陷害的区别
      诽谤与诬告陷害的区别诬告陷害罪与诽谤罪的共同点表现在都是捏造事实,而且诽谤罪也可能捏造犯罪事实。但在二者还是存在多方面的不同,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一、客体要件不同诬告陷害罪侵犯的是......


·关于土地纠纷的知识有哪些?
      关于土地纠纷的知识有哪些?一、土地纠纷土地纠纷是指当事人因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以及其他有关土地的权利归属问题发生的争议。具体而言,就是两个以上单位或个人同时对未经确权的同一块土地......


·犯罪构成包括哪些内容?
      犯罪构成包括哪些内容?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的构成要件。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可以将犯罪构成要件分为具体犯罪的......


·董事会秘书是董事吗
      董事会秘书是董事吗董事会成员必须是股东吗一、董事会秘书是董事会成员吗不是,只属于高级管理员,董事长是由股东选用出来的,董事会秘书是只是董事长自己选用的高级管理人员。二、董事会秘书和......


间接故意犯罪的定义是什么
顾小东律师
副主任 主办律师 54岁
025-84110110
www.nj64.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好友

顾小东律师
©Copyright 2007-2022
首页.|.律师简介.|.法律咨询.|.联系方法
联系电话:025-841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