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小东律师
债权债务婚姻家庭合同协议公司法务
房产买卖侵权赔偿刑事辩护联系我们
首页 >>法律知识

彩礼能不能视为赠与,彩礼可以视为赠与吗

  彩礼是男方以结婚为目的在婚前给付给女方的财物,表面上看来,赠送彩礼具有赠与的性质,那么从法律的角度分析,彩礼能不能视为赠与呢?而要是男女解除婚约后彩礼怎么处理呢?请跟随我们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
   一、彩礼能不能视为赠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解释(二)》)第十条规定了彩礼在一定条件下予以返还的处理原则。在司法解释中作出这样明确规定显然是基于我国乡村普遍存在的彩礼习俗的现状,是一种务实性的司法妥协。由于司法解释中引用的“彩礼”是一个非法律概念,在处理彩礼纠纷的司法实践中首先应正确理解把握彩礼的实质涵义。
  根据彩礼的目的性,在实践中对以下行为不能认定为彩礼:
  1、男女双方或其近亲属在共同消费中由男方支付的费用。
  2、男方及其近亲属与女方及其近亲属礼节性交往时的赠与。
  3、男方或其近亲属为取悦对方所为的赠与。
  4、男女双方恋爱期间男方为表露情感所为的赠与。
  5、借婚姻索取财物、骗取财物的行为。
  从法律角度审视彩礼给付的目的,我们不难发现彩礼的目的,是彩礼予以返还的一个基本条件。“作为给付彩礼的代价中,本身就蕴含着以对方答应结婚为前提。如果没有结成婚,其目的落空,此时彩礼如仍旧归对方所有,与其当初给付时的本意明显背离”。司法解释规定彩礼予以在一定条件下返还,在法理上体现了对对价行为公平性的保护。
   二、解除婚约后彩礼怎么处理
  彩礼在给付时应当认定为附条件的赠与。一旦婚约解除,接受彩礼一方构成不当得利,应当返还彩礼。
  1、彩礼应当认定为附条件的赠与。
  2、婚约解除后,接受彩礼的一方构成不当得利,应当返还。
  对于男女双方以结婚为目的而赠与的彩礼是附条件的赠与行为,一旦条件不成就,即当事人双方没有结婚,赠与方有权以不当得利请求受赠人返还彩礼。至于在婚约解除后,彩礼的返还范围,与借婚姻索取财物相似。
  从法律角度分析,男方在婚前给付给女方的彩礼,是不能被认定为赠与的。而要是男女解除婚姻或者结婚之后很快离婚的话,那么男方其实是可以要求女方返还彩礼的。关于彩礼能不能视为赠与的问题,上文中已经进行了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总结:彩礼是男方以结婚为目的在婚前给付给女方的财物,表面上看来,赠送彩礼具有赠与的性质,那么从法律的角度分析,彩礼能不能视为赠与呢?而要是男女解除...#南京律师 #南京债务律师 #南京离婚律师 #南京刑事律师 #www.nj64.com
顾小东律师

副主任 主办律师 54岁

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More>>

·电信诈骗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刑法》中虽然规定了很对诈骗方面的犯罪,但却没有一个是电信诈骗罪。现实中,如果行为人利用电信来实施诈骗的话,达到了一定数额标准或者符合规定情节的,此时一般是按照诈骗罪来定罪处罚。而......


·如果孕妇迟到可以辞退吗?
      如果孕妇迟到可以辞退吗?怀孕期间上班迟到早退,单位是不可以辞退的,若员工违反单位制度的情况下,应该按照单位制度处理但是不能辞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


·故意伤害罪法律规定有哪些
      公民的人身健康都是受法律保护的,任何人要是非法伤害他人的身体,达到一定标准的都会构成故意伤害犯罪。我国关于故意伤害罪做出了相应的规定,那么您知道故意伤害罪法律规定有哪些?我们将在下......


·工作满两年员工辞退有什么补偿
      工作满两年员工辞退有什么补偿一、工作满两年员工辞退有什么补偿?1、用人单位按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二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拘留吗 一、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拘留吗?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拘留吗一、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拘留吗?是否拘留应当根据案情决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中有规定:第十九条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减轻处罚或者不予......


·夫妻共同债务女方还款一半行吗?
      夫妻共同债务女方还款一半行吗?是可以的,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在承担......


彩礼能不能视为赠与,彩礼可以视为赠与吗
顾小东律师
副主任 主办律师 54岁
025-84110110
www.nj64.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好友

顾小东律师
©Copyright 2007-2022
首页.|.律师简介.|.法律咨询.|.联系方法
联系电话:025-841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