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是犯罪吗?
一、交通肇事逃逸是犯罪吗?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律法规发生交通事故后,对于受害人或受损财物未做必要的抢救或处理或未按规定向公安机关报警,擅自逃离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无法确定和追究的行为。如果行为人对肇事情况不明知,而驾车继续行驶,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所谓的“逃逸”在行为人的主、客观上无非是正常行驶行为的继续化,是交通肇事罪中的重要情形。
二、交通肇事逃逸量刑标准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的规定(法释〔2000〕33号 最高人民法院2000.11.15发布)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但是当前交通肇事违法犯罪特别是交通肇事逃逸犯罪和其他恶性交通肇事犯罪不断增多,公民的生命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即使肇事后逃逸也增加不了什么处罚,助长了肇事者能逃就逃的心态,从而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后果。笔者认为,现行法律对交通肇事逃逸犯罪的处罚力度显然是不够的。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此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肇事后果持过失心理状态,因而只能按照过失犯罪处理。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员伤亡的,车辆驾驶员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见,交通肇事逃逸完全是故意违法犯罪行为,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某种危害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持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心理状态。对交通法规而言,肇事后逃逸是直接故意;就肇事后可能带来的人员伤亡或者公私财产的损失而言,肇事后逃逸则表现为间接故意,甚至不排除某种直接故意存在,如肇事者将他人撞伤,明知不抢救必然会导致死亡发生,但为了避免救治伤者带来的经济损失和麻烦希望伤者死亡而逃离事故现场,就是不作为的直接故意。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把交通肇事逃逸与“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并举而作为加重处罚的情形,但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的“其他特别恶劣情节”,仍然是行为人过失所为导致的特别严重后果。从犯罪构成理论来看,把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一并论处是不符合法理的。因此,应独立成立交通肇事逃逸罪,因逃逸致人死亡,可作为交通肇事逃逸罪的加重处罚情形。
交通逃逸者大多都是害怕支付罚金,或者是害怕被判处拘役等,留下案底,但是殊不知,一旦逃逸者被缉拿归案,那么将会,面临着更为严重的处罚。由此,有些司机唉逃逸后也会主动自首,以求可以减轻处罚,同时还可以继承开车等。
总结:一、交通肇事逃逸是犯罪吗?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律法规发生交通事故后,对于受害人或受损财物未做必要的抢救或处理或未按规定向公安...#南京律师 #南京债务律师 #南京离婚律师 #南京刑事律师 #www.nj64.com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
More>>
·新婚姻法 父母出资房产归属的规定?
高昂的房价让新婚的夫妻一般会借助父母的力量来购买房子,中国社会下,子女在接受父母的帮助时一般都不会讨论出资占额的问题,但是如果夫妻双方感情破裂的话,在离婚时又会牵扯到父母出资在问题......
·免检车辆有违章能领年检标吗
免检车辆有违章能领年检标吗一、免检车辆有违章能领年检标吗车辆在有交通违章记录未处理的情况下是不能通过年检的,需要在年检前查询交通违章记录对其存在的违章进行处理后,才能拿到免检标......
·在我国离婚官司法官如何调解?
在我国离婚官司法官如何调解?法院调解的原则,是指在进行调解活动和达成调解协议的过程中,审判人员和当事人应当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则。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调解应当遵守以下两个原则:......
·起诉离婚没有离婚证怎么办理?
离婚证书是解除夫妻关系最重要的凭证,通常情况下离婚的夫妻都需要到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并领取离婚证书。但有一种情况较为特殊,那就是诉讼离婚,诉讼离婚是由法院直接判决夫妻关系解除。所以诉......
·轻伤如何做司法鉴定才合适?
一、轻伤如何做司法鉴定才合适?轻伤应当24小时内公安局开具委托书,没有规定超过多长时间就不能做鉴定。第十八条:“公安机关受理伤害案件后,应当在24小时内开具委托书,告知被害人到指定的......
·什么是侵犯姓名权,侵犯姓名权有哪些
什么是侵犯姓名权,侵犯姓名权有哪些构成要件生活中,每个公民的姓名都会形成与之对应的姓名权,而这样的权利属于人格权中的一种,是受法律保护的。不过,实践中也有一些侵犯公民姓名权的行为发生......
交通肇事逃逸是犯罪吗?
顾小东律师
副主任 主办律师 54岁
025-84110110
www.nj64.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