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小东律师
债权债务婚姻家庭合同协议公司法务
房产买卖侵权赔偿刑事辩护联系我们
首页 >>法律知识

哪些过失犯罪不要求危害结果?

  哪些过失犯罪不要求危害结果?涉及到危险犯的过失犯罪不要求危害结果,这种情况下只要有犯罪行为就构成犯罪,过失犯罪是大部分都是要有危害结果发生的,如果过失行为没有造成危害结果的发生,就不会构成过失犯罪。过失犯罪的种类有:1、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2、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二、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2、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3、从处罚方面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由于过失的主观恶性明显小于故意,所以刑法对过失犯罪的规定不同于故意犯罪,具体如下:A.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过失犯罪情况下,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却轻信能够避免,主观上根本反对发生这种危害结果,因而主观恶性较故意犯罪要小得多B. 刑法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责任”,“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体现了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特殊的精神。过失犯罪只有当行为已经给社会造成危害结果的情况下,才能构成犯罪。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就不存在过失犯罪C.刑法对过失犯罪规定了较故意犯罪轻得多的法定刑。过失犯罪只有在刑法分则条文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能负刑事责任。如果刑法分则条文没有规定的,无论某一过失行为危害程度如何,都不能构成犯罪。过失犯罪负刑事责任的根据行为人本来应该也能够正确地认识一定的行为与危害社会的结果之间的联系,进而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避免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但他却在自己自由意志的支配下,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采取了极不负责的态度,从而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因此,国家就有充分的理由要求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对自己严重不负责任的态度支配之下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过失犯罪在司法实践中,是比较常见的,涉及到相关违法事实的处理上,是需要由法院根据实际的涉案情节和造成的危害后果来进行认定和处理,但对行为犯罪的过失情况,也是可以认定犯罪事实的,这种情况下一般不一定有危害的结果。
  
  
  
总结:哪些过失犯罪不要求危害结果?涉及到危险犯的过失犯罪不要求危害结果,这种情况下只要有犯罪行为就构成犯罪,过失犯罪是大部分都是要有危害结果发生的,...#南京律师 #南京债务律师 #南京离婚律师 #南京刑事律师 #www.nj64.com
顾小东律师

副主任 主办律师 54岁

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More>>

·买卖合同保修附随义务什么情况下生效
      一、买卖合同保修附随义务什么情况下生效附随义务是指在法律无明文规定、当事人之间亦无明确约定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合同目的的实现并维护对方当事人的利益———主要是人身和财产利益,遵循......


·夫妻财产约定协议的公证步骤
      夫妻财产约定协议的公证步骤一、夫妻财产约定协议的公证步骤是什么第一步,当事人要准备如下几种材料:1、个人的身份证明,如身份证、户口簿,已婚的还要带上。2、与约定内容有关的财产......


·股权转让协议书怎么写
      股权转让协议书怎么写股权转让协议书转让方:         (以下简称甲方)委托代理人:受让方:           (以下简称乙方)委托代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法律规定当庭宣判会及时羁押吗?
      根据法律规定当庭宣判会及时羁押吗?一、根据法律规定当庭宣判会及时羁押吗?根据法律规定当庭宣判是否会及时羁押,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如果确定相关的人员,确实存在着犯罪行为,可以及......


·知识产权保护法全文是什么?
      知识产权保护法全文是什么?第一条为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


·刑事证据的种类
      证据种类主要有人证、物证。人证是他论述的主要内容,人证主要包括证人证言、被告人供述。(一)证人证言第一,证人的资格:一切有理智的人,也就是说,自己的思想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其感觉同......


哪些过失犯罪不要求危害结果?
顾小东律师
副主任 主办律师 54岁
025-84110110
www.nj64.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好友

顾小东律师
©Copyright 2007-2022
首页.|.律师简介.|.法律咨询.|.联系方法
联系电话:025-84110110